

金「材」视界开栏北京股票配资官网
材料是工业的骨骼,新兴材料正重塑未来。当前,我国新材料产业正迈向中高端自主研发新阶段,高端技术尚待突破。金发科技,深耕高性能新材料三十余载,以全流程的材料应用服务,赋能汽车、电子电工、家电、消费电子、新能源、玩具、包装、线缆等多个领域。
【金「材」视界】致力于打造一个融合前沿技术、行业趋势与市场动态的专业平台。在这里,趋势被拆解,技术被验证,未来被量化。栏目已启,洞察已来。金发看世界,世界看金发。期待与您一同见证改性塑料的无限可能!
2025年,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50%大关之际,续航里程、电池安全性与制造成本却仍是行业核心痛点。当电池能量密度接近理论极限,当轻量化与安全性的矛盾日益尖锐,当碳关税重塑全球供应链成本结构,当价格战刺刀见红……续航焦虑、安全焦虑、成本焦虑的背后,真正的底层矛盾是“材料焦虑”。

如何在保证安全与性能的同时,实现轻量化以提升续航,并有效控制成本?新材料是新能源破局的核心变量。
01
汽车行业四大“拷问”
当轻量化、电动化、智能化、低碳化成为不可逆的趋势,四个尖锐的问题摆在车企面前。谁能在“克克计较”的材料端再挤出1%的提升空间,谁就能定义下一辆“爆款车”。
续航之困,如何破局?
续航里程每增加100公里,动力电池的重量约增加50kg,“减重不减安全”如何实现?这是新能源汽车难以回避的“重量悖论”。数据显示,如果整车降重10%,续航最高可提升10%,而传统金属材料的轻量化潜力已接近极限。当车企为“百公里电耗”精打细算时,材料的比强度(强度、密度)成为关键。

安全之虑,何以解忧?
202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中,72%由电池问题引发。随着汽车智能化、电动化的发展,传统金属易导电,工程塑料耐热不足成瓶颈。无论是电池包的外壳材料,还是车内装饰材料,具备优异阻燃性、耐热性和抗冲击性的材料,成为确保乘客安全的“守门人”。

“智驾”之压,如何缓解?
激光雷达的探测精度要求雷达罩介电常数稳定在一定范围,毫米波雷达的信号传输需要材料低介电损耗,智能座舱的触控屏则要求材料具有高透光率且耐刮擦。材料的功能集成性正在重新定义汽车的智能化体验,传统塑料难以满足多性能协同,智驾何以实现?

环保之责,何以担当?
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,汽车材料的可回收性和生物降解性成为新的关注点。欧盟碳关税(CBAM)将于2026年全面生效,其计划将汽车零件等下游产品纳入征税范围;中国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(2021-2035年)》明确设定了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标,预计2035年整车碳排放将较2020年下降70%。如何在满足性能需求的同时,实现材料的绿色化,降低生产成本,成为车企不得不面对的难题。
02
塑料何以助力汽车行业“逆袭”?
汽车新能源化确然正在重塑汽车生态,带来零部件乃至系统的变化。如内外饰方面,要求智能化、高亮多彩、低碳环保、轻量化、一体化、舒适化、人性化、科技感;结构件方面,要求以塑代钢、薄壁化、低密度、低散发、可粘接;热管理系统方面,要求高耐热、集成化;电池系统方面,要求大容量、高电压、大电流的同时保证安全。

对比金属材料,改性塑料密度仅为钢的1/8-1/4,同等强度下约可减重30%。对比传统塑料,通过物理、化学改性(如玻纤增强、共聚改性),可同时满足强度、耐热、阻燃、环保等多种要求。
高强度与高韧性并存:通过增韧改性,塑料可以在保持轻质的同时,显著提升抗冲击性能,满足汽车安全需求。
阻燃与耐热性能提升:添加阻燃剂和耐热改性剂,使塑料在高温或火灾情况下保持稳定,为乘客提供安全保障。
成本效益显著:相比金属材料,改性塑料在生产成本上具有明显优势,且易于回收再利用,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。
设计自由度高:塑料的可塑性强,能够满足汽车复杂结构的设计需求,为汽车造型创新提供更多可能。
在这场技术与资本的角力中,改性塑料通过分子链设计,正在重新定义汽车材料的性能边界,成为解答上述拷问的关键变量。
03
金发“答卷”:高性能车用材料整体解决方案
作为全球领先的改性塑料供应商,金发科技自2000年正式进入汽车材料市场以来,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和敏锐的市场洞察,构建起覆盖全场景、全链条的高性能材料整体解决方案。从车身结构到三电系统,每一款材料都精准回应行业痛点,以“材料创新”破解“续航焦虑”“安全焦虑”“成本焦虑”与“环保焦虑”。

轻量化
以塑代钢,让续航“轻”而易举
在“重量与续航”的博弈中,金发科技以“高强度+低密度”的材料组合实现“减重不减安全”。
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(CFRT)、PP蜂窝夹芯板以及长碳纤增强热塑性塑料,具有密度低、强度高、抗冲击性能极好、可100%回收,可在车身结构件,车身覆盖件和车身内外饰件领域实现以塑代钢,以塑代木,推动整车轻量化;Mucell成型技术专用尼龙材料,代替传统材料最高可减重9%,缩短成型周期,降低锁模力,可应用于发动机装饰罩盖或平板类部件;玻纤增强PA/PP合金材料(KF-EP300M、KF-SP179、KF-BM301C),在保持高强度、高韧性和高耐热的前提下,减轻重量,降低成本,改善尼龙吸水性,可应用于发动机装饰罩盖、护风圈、门把手及底座等;薄壁化与微发泡技术进一步挖掘轻量化潜力,让保险杠等外饰件可实现高达30%的减重,门板、备胎基座等部件在保持力学性能的同时实现10%-20%减重,且成型周期缩短20%左右,从而减少成本。
电动化
耐热耐候,为三电系统筑就“安全屏障”
针对电池、电机、电控系统的高温、高湿、高电压环境,金发科技以“极端环境适应性”材料构建安全防线。
半芳香族尼龙系列产品(PA6T、PA9T、PA10T等)凭借突出的耐热性、高稳定性及优异耐水解性,可适配电机周边结构件与电子控制模块;更高耐盐级尼龙材料“SR”(PA66-G33),拉伸强度、弯曲强度、钙离子抗性优异,可应用于发动机水室,提升其性能;耐水解PBT材料,拉伸强度保持率最高可达90%,冲击强度留存64%,为ABS外壳、汽车电子部件提供长效保护。“HP”级超耐高温型材料PA6,超耐高温型玻纤增强尼龙PA66,具备超高强度与耐烧蚀材料,可满足车门把手基座等关键结构件的碰撞安全要求,守护电池安全。与新能源头部企业联合开发的电池包耐烧蚀注塑上盖,可承受超高温火焰烧蚀,对比传统钣金可减重50%左右,加工效率提升,已量产应用于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领域。
智能化
功能集成,重塑智能座舱“交互体验”
智能驾驶与座舱升级对材料的“功能协同性”提出更高要求,金发科技以“光、电、触感”一体化材料方案响应需求,持续优化汽车传感器、控制器、执行器、雷达、摄像头等材料应用方案,助力车企为用户创造速度、流畅与炫酷的智能驾驶体验。
LCP材料以高强度、低介电优势,用于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封装,实现国产替代;遮光ABS(HR-527A系列)通过高比例钛白粉实现全遮光,为仪表盘遮光罩消除光线干扰;光散射PC材料以均匀的漫反射特性,提升激光雷达与显示屏的光线一致性;高光黑材料(PMMA、ASA/PMMA合金)以超高黑度与95%光泽度,搭配耐划伤性、耐候性,成为立柱外饰、格栅的优选;良触感技术通过低光泽与柔软质感,在方向盘、门板等部件实现“类真皮”体验,且耐刮擦性能优异;针对毫米波雷达的雷达透波材料,可抗干扰需求,确保雷达支架在复杂环境下信号传输稳定,为智能驾驶的精准判断提供保障。
低碳化
循环再生,构建全生命周期“绿色闭环”
在全球碳关税与“双碳”目标下,金发科技以“可回收、低排放”材料方案降低全产业链碳排放,并整合了低碳生产链路,通过物理再生工艺循环利用,实现“废塑料-新材料”的闭环,可降低60%~90%碳排放。
recoURBAN系列再生PP由回收保险杠料改性而成,性能接近新料,用于汽车底盘护板;免涂装材料具有优异的耐划伤性能,易于回收,还可降低工艺复杂性,减少生产成本;低散发技术,通过分子筛吸附、DVMB脱挥系统等从五大方面系统解决车用材料气味问题,源头降低车内污染。
从材料研发到场景落地,金发科技不仅提供单一材料,更以“联合实验室+前期设计参与+全球供应链”的全流程服务模式,与车企共建创新生态。
04
下一个“十年之问”
据悉,2025年全球车用改性塑料市场规模将突破4000亿元,其中新能源汽车带动的耐高温、阻燃等改性材料需求年增速超35%。改性塑料正在从“辅助材料”升级为“核心竞争力载体”。未来,随着合成生物学、AI材料设计等技术的融入,车用改性塑料将迈向“更轻、更韧、更低碳”的新高度。
金发科技作为材料创新者北京股票配资官网,将持续以“洞察者”与“创新者”的双重身份,为汽车行业提供全链条价值,助力车企在轻量化、低碳化、智能化赛道实现突破。让整车“轻”下来,也让地球“轻”下来。
海量资讯、精准解读,尽在新浪财经APP
启泰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