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稻穗开始弯腰时
\n文/赖永亮
\n立秋过了,天还热得像蒸笼,但田里的稻子,悄悄不一样了。它们在夏天里喝饱了阳光,淋透了雨水,如今沉甸甸的,有了分量。起先,稻穗像愣头青,硬邦邦地朝天竖着。不知什么时候,颜色悄悄转黄,穗头也一点点沉下来,弯了腰,像刚学会行礼的小娃娃,对着脚下的泥土,低下了头。
\n打那以后,田埂上的人影就多了。常看见村里的老人,慢悠悠踱到田边,一站就是老半天。他们盯着那些稻穗看,目光细细的,一粒一粒地扫过去。伸出粗糙的手,轻轻拂过穗尖,手指头捻一捻,像是在掂量什么。那眼神,有秤砣般的分量,有摸着婴儿脸蛋的轻柔,更是在心里头盘算——这一季的风吹日晒雨淋,土地到底能给出多少收成。
\n处暑之后,田里的水浅了,稻穗的黄更深了,染上些金亮的光。稻秆弯得更低,像被什么压着。农人引水浇田,水流都放得格外轻缓,慢慢漫过田埂,像在给干渴的土地润嗓子。这时候站在田埂上的人,弯腰细看的样子,竟和那垂头的稻穗一个样——都是朝着泥土,向着养活人的根,深深地弯下了腰。
\n到了白露前后,稻子就熟透了。风里飘着说不清的谷香,那味儿勾着人的心。在谷香漫溢的田埂边,偶尔能看见几只麻雀蹦跳着,啄食掉落的谷粒,倒像是提前来赴这场丰收的小宴。农人们开始收拾谷仓,打扫晒谷场,把镰刀磨得雪亮。磨刀石上“嚓嚓”地响,像给接下来的大日子敲开场锣。刀刃磨得飞快,直冲着地,磨刀的人腰也弯着,和那成熟的稻穗一样,在开镰之前,心照不宣地给土地行了个最深的礼。
\n老话说:“新筑场泥镜面平,家家打稻趁霜晴。”这光溜溜的晒谷场,这秋阳下的忙碌,是老辈人心里抹不掉的景象。稻谷铺满了场院,阳光泼下来,每一粒都吸饱了热气,显得鼓胀胀的,透着欢喜。农人赤脚踩在谷子上,脚底下的温热和硌人的感觉,就是土地最实在的交代,也是辛苦最真的回响。连枷起起落落,“嘭嘭”的声音响成一片,单调又厚实,震得整个村子都在响,像是大地的心跳,把沉甸甸的秋天,稳稳地夯实在晒场里。
\n稻穗弯下了腰,是给土地母亲最诚心的鞠躬。这低垂的姿态,沉甸甸的,无声地道着土地的恩情。农人们也弯下了腰,在稻浪里挥动镰刀,像是对土地长长的还礼——他们用腰身丈量着田地,用汗水浇灌着收获,用祖祖辈辈在泥土里弯腰起身的虔诚,向这永恒的粮仓,献上最深的敬意。
\n稻穗沉沉地垂向大地,农人深深地弯下腰去挥镰:天地间这最重的礼节,就用这最朴素的弯腰,在土地上默默完成。稻子弯了腰,才结得出饱满的谷粒;人弯下腰去劳作,才接得住大地的馈赠——人和庄稼都懂得低头弯腰,才真正摸到了那土地深处,藏得最深的丰饶。
\n(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)
\n版面欣赏
\n

股票场外配资
启泰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